您的位置: 首页 >青海省预防医学会>学会动态>详细内容

省预防医学会2017年工作总结暨2018年工作计划

来源:业务部 发布时间:2019/04/23 点击数: 【字体:

2017年,省预防医学会在中华预防医学会、省科协、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和省卫生计生委的领导下,坚持正确的办会宗旨和办会方向,以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青海2030行动计划》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青海”行动计划,强化公共卫生服务意识,优化疾病预防工作内外环境,提升学会整体实力,以普及健康生活、改善健康服务为重点,不断拓展业务服务项目,学会工作稳步发展,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坚持民主办会,加强组织建设

学会按照章程,坚持民主办会,始终把学会组织建设作为工作的切入点,积极推进优化组织结构。为适应学科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卫生科技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一)6人参加中华预防医学会成立30周年庆祝活动暨健康中国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和第五届学术年会;1人参加青海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

(二)先后推荐6名同志为中华医学会及中华预防医学会相关专业委员会委员;向云南省疾控中心推荐2名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传染病防护分会专业委员会委员;推荐1人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二期疫苗与免疫青年人才托举项目候选人。

(三)为贯彻落实全国及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推进健康青海建设,根据国家十部门《关于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指导意见》、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的《“十三五”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规划》和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健康青海2030”计划》,结合省情,调研撰写了《关于加强全省健康促进与教育的实施意见》、《省级医疗机构创建健康促进医院工作方案》等。

(四)进一步提升学会能力建设,发挥学会专家优势,助力健康青海建设,积极申报省科协青海省科普专家讲师团项目,并获批资金5万元。

(五)组织会员参加“技能竞赛历练精兵,卫生应急护航健康”为主题的全省卫生应急技能竞赛活动,中心荣获团体一等奖、特殊贡献奖。在全国总决赛中,1人获个人三等奖。

(六)组织专家参与制定《青海省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青海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与《青海省“十三五”结核病防治规划》等中长期规划。

二、强化人才培养,组织学术交流

学会重视培养和提升专业人员素质和技能,鼓励、支持专业人员岗位学习和参加继续教育,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积极组织开展学术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走下去”等多种方式,组织各种业务培训活动,不断提升专业人员技术能力和水平。

(一)学会选派4名技术骨干参加中国疾控中心西部地区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班;获批培养“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拔尖人才3名,北京天坛医院姜勇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鑫研究员被柔性引进为领军人才;利用引才引智项目,邀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爱卫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等16人次来青培训和病媒生物等爱国卫生工作;指导玉树市、德令哈市等多个市(区)卫生城市创建工作。荣获中国科协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人,获批青海省2016-2017年度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人,入选地方病防治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3人,博士毕业2人,在读硕士研究生5人。组织会员参加中心“每月一讲”活动11期,累积800余人次;选送4名专业人员赴国家疾控中心进修学习,全年会员赴省外参会培训116人次。全年面向基层会员单位举办各类培训班62期,培训会员3534人次。

(二)职业病专业委员会选派人员先后参加由中国煤炭工业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和中国煤矿尘肺病防治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煤矿粉尘治理和尘肺病防治技术的创新发展学术交流大会、由中华预防医学会职业病专业委员会和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分会组织的第21次全国职业病防治学术交流大会及多场专题学术交流会,参加中国安全健康协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的各类培训班;邀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所李涛、李朝林等专家来青参加青海省职业病防治业务骨干培训班授课。面向基层主办三期全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技术培训班。

(三)性病艾滋病防治专业委员会选派人员先后参加第七届中国艾滋病培训项目学术论坛会议、第三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国家级培训班、全国艾滋病监测培训班等,有力提升了我省专业队伍力量。中国疾控中心艾滋病中心和性病中心专家赴我省现场指导丙肝疫情规范报告和梅毒流行病学调查,为我省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提供了支持。

(四)免疫规划专业委员与青海大学医学院合作,在医学院大礼堂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做了一堂“乙肝防治知识进校园”的专题讲座。与中软公司合作完成各市(州)会员单位健康保障一体化暨全省统一公共卫生平台培训,完成全省免疫规划综合培训一期;协助国家免疫规划中心完成全国乙肝监测工作会议。与第四人民医院合作在2017-2020年度开展《青海省西宁地区乙肝母婴阻断现状调查及规范化技术的示范推广》的课题研究。

(五)检验检测专业委员会协助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物分会、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社在西宁举办“第八届传染病论坛”;协助中国疾控中心在西宁举办“全国实验室资质认定培训班暨实验室管理研讨会”,充分利用省内外培训班和会议,与同仁们积极交流检测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

三、加强科技引领,提升学科水平

学会在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的同时,注重科研能力建设。 2017年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国内领先科研成果7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科技厅资助项目获准结题;获批省科技厅科技项目2项、省卫生计生科研课题9项(其中重点课题1项,指导性课题8项),所级课题11项;“三新”项目19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1项,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5项;发表科研论文81篇,其中SCI 4篇、核心期刊71篇。

四、发挥学会职能,助推公共卫生工作

学会结合全省疾病防控工作重点,积极配合支持各会员单位开展卫生科普宣传工作,组织各级卫生技术人员上街、进厂、进校、下乡深入基层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广泛宣传,对进一步提高全省广大群众的卫生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防痨专业委员会利用“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进校园活动。联合性病艾滋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赴乐都区瞿昙镇车路村开展党建学习及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并走访慰问贫困家庭和贫困患者。继续深入开展“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行动”。顺利申报中国防痨协会2017年公益基金结核病贫困救助“双千行动”项目,利用公益基金资助我省20个县20名贫困肺结核患者各1000元。

(二)麻风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对我省同仁等8个县开展麻风病线索调查、出院病人随访、高危人群的检测和县乡村医护人员的麻风知识培训。在第64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省卫生计生委、省疾控中心、省预防医学会相关领导赴同仁慢性病防治院,看望并慰问麻风病康复者和麻防工作者。

(三)性病艾滋病防治专业委员会近两年通过重大公共卫生专项项目,积极动员社会组织申请获批一项国家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项目。2017年,在格尔木市、海东市新增两个艾滋病确证实验室,开展艾滋病确证、CD4细胞计数检测和病毒载量检测工作。先后派出28人次,对基层会员单位艾滋病防治情况进行单项和联合督导,现场指导当地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和病人的追踪随访管理工作,对艾滋病高危人群行为干预3000余人次。对各地医务人员、妇女干部、社会组织成员、青年大学生等进行艾滋病知识政策培训。

(四)免疫规划专业委员会赴民和县官亭镇开展“规范接种疫苗,共建健康中国”预防接种宣传日活动;赴乐都区瞿昙镇车路村开展以“规范检测治疗,遏制肝炎危害”为主题的“7.28世界肝炎日”宣传活动及精准扶贫工作。在玉树州及所辖6县开展2月龄~6岁二价脊灰疫苗补充免疫活动,在果洛、玉树州所属县开展麻风疫苗补充免疫活动。与省药品采购中心共同完成青海省第二类疫苗集中采购的网上报名、资质审核、疫苗报价、专家议价、中标公示等工作。制定《青海省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回头看”活动方案》,推进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化建设。

(五)检验检测专业委员会发挥省级技术优势,对海东市、海西州、格尔木市、海南州流感实验室进行流感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技术指导。赴果洛、玉树、海西州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了HIV筛查实验室检验工作及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项目细菌检验工作进行现场帮扶。联合省血液中心、青大附院、省第四人民医院组成专家组,对海东市、格尔木市疾控中心艾滋病抗体确证实验室进行现场验收评审。委员会先后派出技术骨干16人次,历时一个月对海北州、黄南州、海南州、海西州、果洛州和玉树州会员单位进行实验室设备调试运行、检验技术现场培训等技术支持及帮扶工作。组织西宁市、海东市、海南州、海北州、海西州疾控中心参加广东省疾控中心组织的大米粉中铅、镉、砷的能力验证检测工作和上海疾控中心组织的苹果干粉中溴氰菊酯、五氯硝基苯农药残留能力验证检测工作。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专家对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复评审和申请扩增项目的现场评审,目前,检验项目由过去的392项增加至35类604项,检验能力提高了54.1%。

(六)职业病防治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对20余家基层会员单位体检机构进行了职业病网络报告现场指导工作。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期间,联合省第四人民医院、大通红十字医院等会员单位深入厂矿企业,在广场、社区、车站等场所以图片展览、发放宣传资料、接受咨询等形式广泛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知识宣传和职业健康促进活动,共悬挂横幅21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现场咨询3000余人,深入企业40余家,授课培训2000多人。为59家放射工作单位110台射线装置提供放射检测,完成10家医院医疗照射频度调查;完成20项职业病危害评价;为7521名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健康监护;组织召开职业病诊断会7次。开展青海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饮用水卫生监测、农村环境卫生监测、空气污染(雾霾)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等项目工作,提高全省项目县工作质量。审核全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食源性疾病监测、饮用水卫生监测数据;完成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及省疾控中心实验室开放日系列活动。参加由省卫生计生委牵头,环保、住建、水利部门共同参与的城乡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联席会议和督导检查两次;会同相关厅局专家对湟中县、乐都区6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卫生学评价。

(七)慢性病防控专业委员会充分利用“全民营养周”、“世界无烟日”、“全国高血压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周”等健康主题日,对学生、公众等不同人群,采用专家义诊、健康体检、咨询服务、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增强广大群众自我保健意识,提高生活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委员会抽调人员组成专家组参与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保证示范区复核评审的科学、公开和公平。在我省重大公共卫生专项慢性病防治项目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执行中,认真按照国家项目技术方案要求,进行现场质控复核和技术指导,保障项目顺利开展。

(八)地方病专业委员会修订鼠疫应急预案和疫情应急处置规范,成立3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鼠疫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小组。开展鼠疫应急处置模拟演练。以固定监测和流动监测形式大力开展鼠疫监测和保护性灭獭工作。组织专家分赴33个疫源县指导当地规范开展疫情监测、交通检疫、疫源地调查、科学灭獭、及时有效处置动物间疫情等综合防控工作,取得连续6年青海未发生人间鼠疫疫情的历史好成绩。我省鼠疫菌保藏中心被列为国家级保藏中心。鼠疫菌专业实验室顺利通过CNAS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监督评审和国家卫计委鼠疫菌保藏中心资格评审。培训、督导全省39个项目县开展包虫病大规模筛查,推动包虫病人群筛查数据库建设,全年完成人群筛查近200万人。认真落实惠民政策,继续执行包虫病患者救治补助措施。设立肝吸虫病绦囊虫病固定监测点及土食源寄生虫病流动监测点,制定《青海省消除疟疾监测方案》、《青海省消除疟疾监测实施细则》。完成氟中毒、砷中毒、大骨节病国家级监测点现场调查工作;完成全省43个县碘缺乏病监测工作,组织完成全省碘缺乏病实验室质量控制考核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在海东市举办第23个“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活动;完成1300吨碘盐在我省原盐产区、民族地区的免费发放工作。对全省两市六州碘缺乏病防治工作进行现场督导和技术指导;完成国家和省级布病监测点调查及布病防治项目督导工作,联合省动物疫控中心协助基层处置天峻县布病疫情暴发调查处置工作;在旅游高峰期赴青海湖、茶卡等景区开展旅游人群干预,进行布病防护知识宣传,干预人数达1400人,对确诊的新发病例,进行现场个案调查和网络直报。

五、发挥健康教育促进作用,为健康青海建设添砖加瓦

组织召开2017年脱贫工作推进会,全体会员向乐都区车路村和泉脑村贫困户捐款2.79万元;筹资购买1.5万元春耕化肥,发放加碘盐1.5吨;为车路村建设“健康广场”,为扶贫村建设“健康小屋”并配备健康指标测量设备;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积极争取扶贫项目和20万元资金帮助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借助各种卫生宣传日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活动,群策群力推进“健康村”建设。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相关专业活动,推进健康青海建设。围绕省卫生计生委八项主题宣传活动,先后在玉树、海东、西宁等地开展“健康中国行暨第十七届青海省健康教育万里行活动”;“健康中国行——走进青海”活动在西宁、海东各县开展,以举办大型广场宣传和“七进”模式,开展“打造健康膳食新文化、倡导健康生活新方式”系列活动;拍摄制作完成《健康之行始于足下》等公益广告3部,《2017年全省卫生计生宣传暨健康促进工作会议》、《美国斯坦福大学亚裔肝脏中心项目》等专题汇报片5部,设计制作健康素养88条、结核病防治、精准扶贫、流动人口健康同行等内容宣传展板276块,背景画面、墙体广告、灯箱等15幅,包虫病防治宣传折页2万册;与省花儿研究会、省群艺馆等单位合作,将健康素养知识与青海花儿、地方曲艺相融合,在全省征集、创作80篇章1000多首词曲作品,编撰《三江花红唱健康—青海花儿、地方曲艺优秀词曲作品集》。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新型媒体等多种形式传播“健康素养88条”,创建和打造健康素养示范社区。

 

省预防医学会2018年工作计划

2018年学会将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响应“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号召,围绕建设“健康青海”工作目标任务,着力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与保障,充分发挥学会作用,努力开创学会工作新局面,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新期盼,为促进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2018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华预防医学会三十年庆典、省科协会议精神,努力做好学会工作,进一步深化完善我省预防医学会组织网络建设,加强与其他学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联动,促进学会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作用,加强学术引领,通过不定期召开座谈会、组织调研等形式,组织专家开展咨询和论证工作,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力争使每个专业委员会创建各自品牌。

三、继续做好学术交流合作工作。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内容丰富、主题突出的学术活动,推广新成果、新技术、新项目;组织专家参与各级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内专家作学术报告,加强前沿学科学术交流。

四、做好预防医学领域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组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各级各类课题和“三新”项目工作,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全面落实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组织开展基层疾病控制人员培训工作;有效实施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全面提高公共卫生人员的综合素质。

五、科学论证,重点实施,做好省预防医学会承担省科学技术协会《青海省健康科普专家讲师团》项目工作;做好学会承担政府职能准备等相关工作。

六、努力构建更加规范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工作机制,做好省级免疫规划信息平台与国家信息平台的对接工作。

七、广泛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普及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形成全社会关心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良好氛围。统筹抓好职业病危害评价、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诊断与报告、个人剂量监测;认真开展青海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饮用水卫生监测、农村环境卫生监测、空气污染(雾霾)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等项目工作,提高全省项目县工作质量。

八、做好鼠疫、结核、艾滋病、乙肝等重点传染病监测和防控工作;积极争取社会保障部门的支持,帮助麻风病等生活困难的患者进入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基层检验检测能力。

九、结合《青海省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整体有序推进慢性病监测工作,重点提升各项监测工作指标;积极引导开展示范区创建,扩大示范区覆盖范围;进一步推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大力推广“三减三健”、“四控一动”等健康理念,全面提高居民健康行为能力。

十、通过微信等新媒体,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切实有效的疾病防控宣传教育工作。按要求开展青海省2017年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完成监测点健康素养监测与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烟草监测工作。在玉树州玉树市、黄南州同仁县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干预;在项目点创建健康促进医院,在医疗机构开展戒烟门诊服务。围绕《青海省居民健康素养88条(2015版)》核心信息和卫生计生中心工作,配合“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健康教育万里行”等活动,制作播出健康教育公益广告,开展健康素养知识传播工作。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