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青海省预防医学会>学会动态>详细内容

省预防医学会2015年工作总结暨2016年工作计划

来源:业务部 发布时间:2019/04/23 点击数: 【字体:

2015年,青海省预防医学会在省科协、省卫生计生委和省民间组织管理局的领导下,在省医学会联办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正确的办会宗旨和办会方向,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结合本职工作,认真落实重大疾病防治策略,不断拓展业务服务项目,学会工作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现将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会组织建设,坚持民主办会

(一)学会按照章程,坚持民主办会,3月召开了第四届常务理事会第六次会议,总结学会工作,研究布置本年度工作计划;10月召开常务理事会第七次会议,研究制定即将召开的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相关准备工作。经青海省科学技术协会、青海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并在省社会组织管理局备案,10月27日,青海省预防医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在省建银宾馆隆重召开,来自省卫生计生委、省疾控中心、各市、州疾控机构以及委直属十余家相关单位的会员代表,共13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维中、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刘青、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冶成明以及省级兄弟协会的相关领导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严格遵循学会章程,通过了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及章程修改草案,并举手表决选举产生了第五届理事会成员。随后召开了第五届常务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经民主投票,选举产生了以颉学辉同志为会长的新一届理事会。年底召开第五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对学会全年工作进行总结,并制定2016年工作计划。

(二)整理编印了《青海省预防医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资料汇编》。

(三)根据省民政厅要求,对学会基础条件、内部治理、党建工作、工作绩效及社会评价等方面各项评估指标进行了认真搜集和整理装订成册并进行了自评;完成了省信用调查评估中心对我会的评估工作。完成2015年度省预防医学会综合统计调查年报上报工作。

(四)为适应学科发展的要求,学会积极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先后推荐周敏茹、艾溪涛、石晟、柴多4名同志分别为中华预防医学会心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卫生信息分会、肿瘤分会委员,推荐马永成、卓玛同志为中国防痨协会常务理事,推荐石燕同志为青海省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委员。

(五)未雨绸缪、及早谋划,草拟省预防医学会“十三五”规划纲要,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修订。

(六)吸收10名青海大学学生为本会学生会员。

二、积极组织开展学术活动,提升科研水平

学会重视培养和提升专业人员素质和技能,鼓励、支持专业人员岗位学习和参加继续教育,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和业务培训。

(一)邀请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维中同志、浙江省预防医学会秘书长丛黎明同志分别作了题为《中国公共卫生成就与挑战》、《加强学会建设  提升服务能力》的专题讲座,150人聆听了讲座。

(二)举办了西部结核病论坛,来自本省、甘肃、宁夏、陕西、新疆、内蒙、西藏、云南、贵州及广西防痨界的12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邀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控制中心副主任成诗明主任医师作了“中国结核病控制工作现状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的专题讲座,各省代表也进行了专题发言和讨论。

(三)邀请国家著名公共卫生专家、世界卫生组织传染病监测与应急反应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创始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曾光教授莅临指导工作,并交流研讨全省现场流行病学人才培训模式;邀请国家疾控中心职卫所专家陈永清主任、闫慧芳主任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专题讲座;邀请香港中文大学何陈雪鹦教授做《妇女与心血管健康:我们身在何处?》专题讲座。

(四)加强与国内外学术交流,邀请韩国成均馆大学寄生虫学专家孔允教授来我省进行学术交流;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魏强教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朱以萍教授等知名专家开展生物安全培训授课,并派会员到军科院学习分子生物学技术、赴新疆学习蜱类鉴定技术、赴浙江学习寄生虫病新技术等;组织会员分别赴广西北海、贵州贵阳参加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选举会议、第二十次全国职业病防治学术交流会。

(五)与美国斯坦福大学亚裔肝脏研究中心合作开展了乙肝干预项目。此项目在西宁市、海东地区和海南州七个县(区)开展为期2年的医务人员与孕产妇乙肝健康教育干预工作。推荐青海省职业技术卫生学院一名学生赴美国斯坦福大学亚裔肝脏研究中心进行学习交流。

(六)举办了省级鼠疫防治知识全员培训、地方病防控技能培训班、生物安全知识培训班、全国中东呼吸综合征防控技术方案培训等;承办1期《全省地方病实验室检测技术培训班》,对申请职业健康监护资质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职业病防治和健康监护规范等专业知识培训;全年共举办、协办各类培训班58期,培训学员2676人次。

(七)选派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2人次赴省外参加培训、会议,选送1名专业人员赴国家疾控中心进修。

(八)组织会员开展“三新”项目19项;申报2015年医药卫生指导性课题2项,承担厅级以上科研课题14项,取得科研成果1项,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组织实施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10项,省级继续医学教育24项,发表论文92篇,其中核心78篇(SCI 5篇)。1人荣获2015年度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三、积极开展各类活动,普及科学知识

学会结合全省疾病防控工作重点,积极配合支持各会员单位开展业务工作及卫生科普宣传活动。

(一)我会积极配合会员单位紧紧围绕“以消除麻疹、控制乙肝、你我共参与”,“接种疫苗,宝宝健康”等活动主题,加强与各部门的合作,利用多种宣传渠道。通过开展活动,提高了群众参与计划免疫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群众的预防接种知识及卫生防病意识,建立了有效的群体免疫屏障。

(二)全年举办卫生应急人员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职业防护演练、卫生应急通信平台演练、卫生应急拉动演练等多个批次的模拟演练活动,从贴近实战的角度锻炼了队伍,增强了卫生应急能力。

(三)在全省7个县区开展青海省居民死亡变迁模式调查研究,截止目前,共调查死亡病例13742例,粗死亡率为5.6‰。研究结果将为我省实现评估十二五卫生计生工作、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提供翔实依据。启动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青海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项目;中西部地区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地区共完成口腔健康检查9015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项目地区覆盖2市6州,36个县(区)和行委;继续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推动了各地申报省级示范区工作的蓬勃发展。

四、完成鼠疫等地方病防治工作

1.派出15名专业人员组建了7省州(市)鼠疫防控工作督导与技术指导组,指导全省33个疫源县开展鼠疫监测工作;全省各州、县鼠疫监测点用鼠疫细菌学方法共检测各种动物材料3192份,仅乌兰县从自毙旱獭脏器检出鼠疫菌2份、媒介检出鼠疫菌1份;鼠疫血清学方法共检测各种动物血清3788份,人血清36份,检出鼠疫FI抗体阳性血清13份;另外选派专家开展了2轮鼠防工作全省督导。

2.完成全省重点寄生虫病共计17个县53个调查点累计加藤片镜检4万余张、原虫碘片镜检1万3千余张的实验室检测任务;开展了39个项目县的包虫病防治项目工作;上半年累计B超筛查14万余人,药物治疗1000余人,截至10月15日,补助发放149名包虫病患者手术费用1093669.08元。

3.完成全省县级碘盐监测任务,协助完成全国第二十二个“防治碘缺乏病日”青海省主会场的宣传工作。

4.完成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4个监测县的现场调查工作,调查村实际人口数以及改水工程的运行情况,采集水样12份,检查191名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

5.完成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工作,现场调查1340多人,采集水样45份,尿样140份。

6.完成大骨节病监测工作,对兴海、班玛和贵德县3个乡(镇)、10个村的7-12岁在校儿童现场举行了临床检查和X线拍摄工作,对班玛、同德、兴海和贵德县的成人大骨节病患者进行了药物治疗后的效果评价。

7.完成国家监测点祁连县、玛沁县、共和县、天峻县布病防治项目两轮督导工作。完成对西宁市的两轮督导、采样、发放干预包、知识问卷调查等工作。

8.完成生物安全实验室认可申请材料的修改、补充及提交待现场评审;改进和完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完成鼠防科、布病科、寄控科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备案申报工作。

五、职业卫生与公共卫生服务继续完善

1.积极发挥省内各领域专家作用,组织召开职业病诊断会3次,诊断尘肺病81例,其中晋级病例9例、新确诊病例72例,办理职业病诊断证明 57份。

2.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初次在临床核医学中SPECT的意义获国内先进,青海省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的建立和应用获省内先进。积极开展《高原职业危害控制与女性健康保护研究》、《高原地区职业人群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心理危险因素探索性研究》、《重金属接触作业人员职业卫生知信行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高原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课题工作。

     3.认真实施青海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项目、饮用水卫生与农牧区环境卫生监测项目,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项目和青海省重点职业病防治项目,以项目为依托积极培训人员,加强基层业务督导工作,提升整体工作能力。派人下基层或以电话形式督导30余次。

六、科普宣传工作绘声绘色

1.结合各类卫生主题宣传日和健康教育万里行活动,广泛开展重大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卫生应急、食品风险、职业病、免疫规划防治知识等宣传。积极参与省科协、省社科联组织的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开展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知识及专业技能培训,培训率为100%,合格率100%。完成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显示:城镇知识知晓率达87.2%,农牧区达80.4%。

2.联合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省教育厅、宗教部门、非政府组织,积极开展针对大中专院校校医、教师、宗教人员、志愿者等人员的结核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和宣传技巧培训,并开展针对边远地区农牧民、大中专院校学生、少数民族等重点人群的宣传,提高大众对于结核病、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水平。

3.以世界卫生日、食品安全宣传周为契机,深入泰宁花园社区、南川西路东台社区和湟源县开展了“预防病从口入,吃的更安全,更健康”和“尚德守法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法制化水平”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展出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展板16块,发放常用食品安全知识手册和青海省健康素养88条等宣传材料1800余份,悬挂横幅、标语15条,为300余人讲解食品安全以及食源性疾病预防知识,接受咨询200余人次。积极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赴用人单位进行人员培训、现场咨询等。累计培训800余人次,展出展板10余块,发放宣传资料和画册300份,接受咨询 80余人次。

4.全年累计向《健康报》、《中国卫生》、《青海日报》等新闻媒体投稿150余篇,拍摄制作教学片、公益广告片共18部,更新12320为民健康网600余条;建立“青海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2014年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进展有序,通过《百姓一时间》、青海藏文报等媒体积极宣传“青海居民健康素养88条”,全年开展健康巡讲 422场,近5.2万人(次)参加,与西宁市健康教育所、西宁电视台共同举办“12320戒烟我帮您”为主题的电视戒烟知识竞赛,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创建活动,其中3家医院设立戒烟门诊;先后在海东等5州8县开展第十五届青海健康教育万里行活动,行程5000余公里,培训干部群众及卫生计生专(兼)职人员500余名,受益群众达万人(次)。

 

省预防医学会2016年工作计划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学会工作能力建设迈向新阶段的关键一年。全体会员将凝心聚力,主动作为,进一步确保学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一、坚持民主办会,尊重、依靠、凝聚、团结广大预防医学工作者,真正把学会办成为“预防医学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成为“政府离不开、企业信得过、社会有形象”的科技社团。

二、加强学术交流,为卫生计生事业提供技术支撑。引导广大会员开展预防医学共性技术、前沿关键技术、转化医学研究,广泛开展医学交流。重点做好品牌宣传项目、品牌会议建设,引导专业机构组织开展高水平学术会议。

三、深化科普研究,为提升全民健康素质服务,努力增强科普资源开发能力,不断创新科普方式并提高实效,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科普服务;进一步拓展新媒体在健康知识传播中的作用,创建青海省预防医学会网站,发挥网络健康大讲堂作用。

四、推进预防医学思想库建设,努力把学会员的个体智慧凝聚上升为有组织的集体智慧,积极推进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和事件处置与指导工作,开展预案库、专家库、队员库、装备库、案例库等数据库建设。

五、进一步防范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出血热等新发传染病的输入,加强鼠疫、艾滋病、结核病、麻风、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防治与监测工作的技术指导、科普宣传、培训和风险评估工作。

六、加强慢病监测干预、地方病防治、食源性疾病突发事件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饮用水卫生监测、农村环境卫生监测等技术指导、科普宣传及培训工作。

七、继续围绕《青海省大力开展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方案(2014—2020)》确定的工作目标,创建两个示范,实行三级联动,密切四个融合,搭建五大载体,确保六个到位为工作基点,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组织好第十六届“青海省健康教育万里行活动”。

八、改选预防医学会八个专业委员会,新增地方病防治、检验检测、免疫规划专业委员会。

九、承担政府、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任务。

十、进一步规范会费收缴工作。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