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教育>健康提示>详细内容

浪山消夏,谨防蜱扰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10 10:38:07 浏览次数: 【字体:

青海的夏天是浪山的好时节,寻一处山野,搭起帐篷,支起炉灶,煮一锅鲜美的羊肉,煨一壶醇厚的奶茶,任清风裹挟着草香拂面,然而草木葱茏处,蜱虫亦悄然潜藏。下面这份防蜱虫指南,请收好。

 

什么是蜱虫

蜱,俗称草扒子、草别子、牛虱、草蜱虫、草爬子等,生活在草地、森林、灌木丛等自然环境中,以吸血为生,会附着在动物或人类的皮肤上,通过刺入皮肤吸取血液来获取营养。蜱虫体型小,通常呈椭圆形,成虫体长约3~5毫米,吸血后会膨胀增大。根据成虫躯体背面有无盾板可将蜱虫分为硬蜱和软蜱。

182e9ff80f8341c9acce42745c0d368e.png

 

蜱虫容易出没的季节和场景

蜱虫活动主要受环境温度和湿度影响,每年5~7月是蜱虫活动的高峰期。蜱虫多在白天活动,尤其是清晨和傍晚。

最容易被蜱虫叮咬的高危人群主要是农民、剪羊毛者、林业工作者等长期接触野外环境者,以及进入山区、林地的游客;城市公园、绿化带、宠物活动区等也可能存在蜱虫,尤其是寄生在犬类体表的微小牛蜱。

 

蜱虫的危害

蜱虫是病媒生物,是多种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它们不仅会叮咬人类和动物,还可能通过携带病毒、细菌等,传播多种严重疾病。蜱虫所携带病毒种类较为复杂,被称为“病毒运输大队长”,部分病毒如“大别班达病毒”可引发严重身体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蜱虫叮咬后的表现

局部症状:蜱虫叮咬后最常见的反应是叮咬处可能出现轻度的红肿、瘙痒、疼痛感,部分叮咬区域出现硬结、丘疹或者溃疡结痂改变,外观就是一个越来越大的黑色皮疹。

过敏症状:部分敏感个体在被蜱虫叮咬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蜱虫的毒液出现过敏反应,如后续出现荨麻疹,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情况。

蜱麻痹风险:出现双下肢进行性肌无力、步态不稳。肌无力的症状逐渐慢慢波及上肢、颅神经等,甚至可能出现呼吸肌无力。

蜱虫病:是由“大别班达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发热、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常伴有胃肠道症状。早期常见症状包括发热、乏力、无食欲、呕吐等,部分患者有头痛、肌肉酸痛和腹泻等症状。该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和疫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应重视预防。

c5fe1831749f41598c2ef344683c25be.png

如何预防蜱虫叮咬

减少暴露。尽量避免在山林、草地、灌木丛等蜱虫栖息地长时间坐卧滞留。进入野生环境时,宜穿浅色的长衣长裤,避免皮肤裸露。

做好防护。出门时,裸露皮肤处可涂抹含避蚊胺(DEET)的驱虫剂,衣物可喷洒氯菊酯类驱蜱剂。

检查蜱虫。进入室内及时检查头发、耳后、脖颈、肘窝、腋窝以及腹股沟等容易隐藏蜱虫的部位,建议尽快沐浴更衣。

定期清理环境卫生。蜱虫栖息地区域的居民,要注意及时清理和杀灭居家环境和家畜身上的蜱虫。

03f37c8c2d9741f1b8a913321acec359.png

4f38fa1a39834b3db0d7ccf4ac8b0610.png

 

蜱叮咬处理

不可生拉硬拽:手不要直接接触蜱虫,更不能挤破。如不慎接触,要用碘酒或酒精消毒。

自行处理:如短时间内无法就医,可用镊子紧贴皮肤夹住蜱虫鄂体,缓慢取出,取出后用碘伏或酒精彻底清洁。注意避免挤压蜱虫,防止蜱虫头部断裂在皮肤内。如没把握自行取出,尽快前往医院寻求专业处理。

做好健康监测:被蜱虫叮咬后1~2周内,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立即去医院排查,告诉医生被叮咬的具体情况。

2000e279b7c9490e8ccac99a6c2517c9.png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