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疫情信息>疾控抗疫系列>详细内容

【疾控抗疫风采14】移动方舱核酸检测队:奋战在高原牧区的检测勇士

来源:省疾控中心新闻宣传组 谢永莲 发布时间:2022-05-23 16:26:12 浏览次数: 【字体:

 他们是挺身而出的凡人,也是战疫前线的勇士。他们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奋战在平均海拔3600多米的高原牧区,凝聚起守望相助、同心战疫的强大合力。

 5月14日,由省疾控中心、黄南州疾控中心、黄南州医院、黄南州藏医院、泽库县疾控中心及泽库县医院的18人组成移动方舱应急检测队,在泽库县开展包括重点人群和全员核酸检测以及疑似阳性标本复核等工作。

     

 移动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灵活性、便捷性和快速性。黄南州泽库县抗击疫情战疫打响后,核酸检测能力和水平直接关乎当地能否在第一时间阻断病毒传播,能否取得最后的胜利。省疾控中心卫检中心田登带队5名专业技术人员,驾驶移动方舱核酸检测车,一路风雪交加,疾驰六小时赶到泽库县后,顾不上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立刻投入到方舱实验室的选址、搭建中。当晚,搭建好的方舱实验室立即投入使用。方舱应急检测队分三个检测小组和一个收样消杀组,三班倒24小时轮值,从样本的签收、录入、试剂配制,到样本处理,核酸提取、扩增检测,再到结果判读、报告审核、数据上报,检测队员们对待每一份样本都一丝不苟。因为他们深知,手中的不仅仅是一份样本,更事关着每一个人的健康,事关着一座县城的平安。

855d2ed37330412d8728651c8f3fff68.jpg

 “由于方舱实验室空间相对狭小,而且是负压,穿着厚重不透气的防护服,一坐就是4、5个小时,特别是在3600米的高海拔地区,缺氧的感觉会特别明显。”省疾控中心的田登刚从方舱实验室出来,满头虚汗,嘴唇青紫,气喘吁吁的说到,“从实验室出来,脱去防护服后,队员们必须在凳子上安静的坐着休息10分钟,才敢站起来慢慢活动。”

7aaba32bcd694b28ae9248c68ee178bd.jpg

 黄南州疾控中心白亚琴,在实验室连续工作5个多小时后由于高反缺氧晕倒,被队员带出实验室休息。一天下来,队员们大汗淋漓,精疲力竭,“衣服常常干了又湿,湿了又干,一天不知道反复多少遍,已经习惯了。”黄南州疾控中心的马营说道。

 核心区是最重要和最危险的地方,不仅要加样、提核酸、加入反应体系,还要和样本零距离接触,“方舱实验室虽不大,但操作程序一样不少,甚至比以前更严格”,泽库县疾控中心22岁的小伙更藏多杰说,对于第一次参加方舱实战的他,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开始时会有些紧张,一天后就得心应手了。

 省疾控中心“90后”谢占彬是已参与过几轮方舱应急检测队的老队员了,这次他再度上阵,一坐在生物安全柜旁边,便熟练地操作起来,“一按一吸一放”,熟悉的提取流程他重复上千遍。省疾控中心的郭亚彬埋头对接收的复核样本进行细致的检测,这过程不容出现一丝错误,保质保量出具检测结果。黄南州人民医院副院长马洪做好队员的后勤服务保障和协调工作,每日悉心安排队员的三餐,为队员配备电暖气、烧水壶等,让队员们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1e3ca828cd13470799ba4c6f459861c3.jpg

 这些上阵的“老兵”,扛得住严寒,扛得过高反,也扛得起检测重任,他们用自己的不懈努力,让泽库县的群众能够尽快恢复往日平稳的生活。

 为确保六个小时内出检测结果,检验人员加班加点,加快检测复核速度,为当地疫情防控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目前,方舱实验室日检测量1200余管,截止目前已检测样本8000余管、8万余人份。

 “移动方舱应急检测队就是一支深入前线的突击队,不仅大幅提升当地应急核酸检测复核能力,也为当地疫情防控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省疾控中心卫检中心副主任马韶辉介绍,在应对疫情突发时的人群筛查复核工作时,移动核酸实验室灵活可移动,必要时可紧急转场,短时间内可迅速投入到周边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循化、湟源、泽库,这已是今年4月以来省疾控中心移动方舱应急检测队第三次随车出征。

 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省疾控中心移动方舱应急检测队将继续发挥优势,与当地的核酸检测实验室形成合力,不断提升核酸检测能力,为全省疫情防控提供“硬核”保障。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