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抗疫风采8】核酸检测幕后的疾控检验“大白”
对于广大群众,核酸采样只需不到一分钟,但对于核酸检测人员,这项工作才刚刚开始。在密闭的空间里,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一群群在幕后悄无声息战斗的疾控检验“大白”们,既“深藏不漏”又“一针见血”,用他们专业的技能,认真敬业的精神,筛查出一个个潜伏的危机,为疫情防控提供至关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近日,西宁单日核酸检测日均达200万份以上,这背后需要强有力的核酸检测技术能力支持。自4月疫情开始,省疾控中心就承担了西宁市全员核酸检测、全省疑似阳性标本复核、病毒基因测序等工作。
5月7日开始,省疾控中心、省地防所60余人组成的核酸检测队24小时不间断开展核酸检测。为了工作衔接到位,检测队细分为收样信息组、核酸检测组、复核检测组,全基因测序组以及医疗废物高压灭菌组5个小组,优化流程、默契配合、高效运行。每一个环节求速度、讲质量,一份份高效精准的核酸检测结果背后都是检测人员的专业匠心和辛苦付出。
“每天清晨7、8点钟开始收样,每一份标本送到实验室,都需要经过标本接收、数量统计、信息核对、分检、编号、标本处理、调配试剂、核酸提取、扩增分析、结果判读、上传结果等一系列复杂工序、耗时的步骤,工作往往持续到第二天凌晨4、5点钟,很多时候会连续24小时不间断。大规模人群检测,检测的是病毒核酸,检验的是我们整个团队的专业素质和凝聚力战斗力”, 省疾控中心卫检中心副主任马韶辉说道。
由于检测数量庞大,为了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出结果,所有工作人员都“高强度”轮转,实行闭环管理,检测人员分为6组“两班倒”, 24小时轮组上岗、不停机满负荷检测,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员和设备,省疾控中心实验室日检测量平均9千余管,最多日检测1.6万多管、16万余人次,从5月7日到5月15日,已检测样本8万余管、80万余人份。
“面对每一份样本,必须仔细再仔细,因为对标本进行核酸提取时,在开盖、离心等过程中,容易出现实验室核酸污染。”检测组的范丽霞表示,虽然机器已经能够节省许多时间,但许多精细的步骤,必须由人工来完成,比如检测过程中的试剂配置、加样本等等,都要检验人员全程高度集中注意力,手稳心静地一步步去完成每个操作,认真做好每一个复杂、耗时的环节,高效精准地完成检验任务。
每一批次核酸检测都是对检验人员体力耐力的巨大考验,日夜颠倒是工作常态。持续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他们的颈、肩、手臂常常变得又酸又麻,长时间戴着双层乳胶手套,手上出满了汗疱疹,每天重复多遍相同动作,磨破外层手套、手脚抽筋更是常态。在实验室里不能吃东西、不能上厕所,甚至无法挠痒痒,在“全副武装”的负压状态下,对每个检测人员都是一项不小的体力考验。一般情况下,正常人不到1小时就会感觉呼吸不畅、胸闷,而检测人员在里面一工作至少就是几个小时甚至10余小时。高强度的工作量,连续的加班加点,没有一个人是铁打的,但是为了早日战胜疫情,每个检测人员都始终无怨无悔坚守在岗位上。
“全省检测机构初筛疑似阳性标本都会第一时间送往省疾控中心复检,风险系数要比普通人群检测大大增加,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不容出一丝错误,还要随到随检,检测人员精神压力特别大 。”病毒科副科长唐志坚说到,“队员们常常刚脱下防护服,又有一批新样本送来,复检任务急,最忙的一天复检15批次,有的检测人员一天进了10余次实验室。”
检验人员身穿厚重的防护服连续保持数小时不变的坐姿,防护服内被汗水打湿的衣裳、口罩下全是印痕的脸、拧上千瓶盖而红肿的手指,这不仅是对检验人员体力和耐力的巨大考验,也是对专业能力和工作态度的综合检验。
由于埋头检测样本,他们没有时间概念,屋外刮风下雨也全然不知,等检测结束走出实验室,才见到第二天的太阳,呼吸到没有消毒味的新鲜空气。
56岁的病毒科科长赵生仓,作为检测团队身经百战的老队员,此次负责全部检测设备、试剂、耗材总调度等多项工作,“检测物资等保障工作同样至关重要,试剂耗材的调配等需要积极协调解决,还要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为了实验室能够高效、安全运行,即使再苦再累也值得!”他说,每天清晨,他就和司机去拉运、清点、搬运,分发耗材试剂,这些都是对体力和耐力的极大考验。
“每个检测小组的队员们都发挥各自长处、配合默契,协力合作,特别是“90 后”的年轻队员们,一直在工作强度最大的样本制备区奋战,年轻人顶大梁,都是好样的”,检测组赵忠智由衷的赞许到。
除了做好西宁市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外,循化、湟源、泽库……疫情一旦发生,省疾控中心都会立刻派专业技术骨干奔赴一线。5月14日检测中心53岁的田登带队,带领郭亚斌、 谢占彬、唐永春等年轻人,随移动方舱实验室驰援泽库县,配合当地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和疑似阳性标本复核确认等工作,这已是自4月份以来省疾控中心派检测人员第三次随车“出征”了。
病毒科副科长唐志坚,妻子也在西宁市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工作,夫妻俩此刻都正奋战在抗疫一线,家里只剩70多岁的老人和刚上小学的孩子。“当前疫情防控处于关键阶段,我们必须保持全天候、多批量、超常规、高质量的核酸检测工作状态”,细菌科副科长祁晓东坚定地说道,“因为我们是跟病毒赛跑,所以我们更应争分夺秒”,在实验室物资、试剂分配,检测人员忙不过来时,他会随时顶上去。全基因测序组的雷有菊,丈夫工作常年在外,由于工作太忙根本无暇照顾家,只好把孩子丢给老人,“作为孩子母亲,内心虽有愧疚,但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孩子做个榜样,希望自己的这份力量能伴随孩子成长,让他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对社会有用的人 ”。
“检测人员老、中、青齐心协力一起上,中心领导大力支持和各所各部门全力配合,没一人喊苦叫累,体现了这个团队人员组织到位、技术保障、协作能力和超强的凝聚力。”省疾控中心卫检中心主任汪春翔说到。
实验室幕后的疾控检验“大白”们昼夜颠倒,分秒必争,肩负着责任使命,克服着各种困难,超负荷完成高于平常多倍的检测工作量,各项检验工作有序快速开展,以最严谨、最无畏的工作态度挑战自我,这也是全体疾控人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的缩影。
“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大家可以安全的出行,过正常的生活,按点上下班,也能回家看看老人孩子!”这是大家共同的心声。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