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饮水卫生 共享健康生活
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生活必需。第47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以此来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世界水日来临之际,青海省疾控中心倡议广大群众参与爱水、惜水、节水行动,掌握饮用水卫生知识,养成健康饮水习惯,享受健康生活。
一、饮水卫生知识“早知道”
(一)什么是生活饮用水,有什么卫生要求?
生活饮用水是指供人生活的饮水和生活用水,以天然水源(地表水、地下水)为原水,经过一系列处理工艺净化消毒后再由管网输入到用户。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对生活饮用水水质规定了严格的卫生要求,即:①感官性状良好:透明、无色、无异味和异臭,无肉眼可见物;②流行病学上安全:不含有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③化学组成对人无害:水中所含的化学物质对人体不造成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远期危害。
(二)自来水为什么有“消毒水味儿”?
自来水用液氯消毒是国内常见的消毒方法。为了保持自来水消毒效果和避免在管网输送到用户的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末梢水中的余氯含量必须达到0.05mg/L,所以自来水会带有氯味。
(三)自来水为什么会发黄?
自来水发黄或浑浊的原因一般有以下两点:受到家用水龙头、输水管网中铁质水管内壁铁锈的影响;二次供水水箱清洗、供水管网破损维修后,开启阀门冲洗管道引起所带来的一过性浑浊。发现水质发黄或浑浊时,可将自来水放掉一些,待水质恢复清澈后再使用。
(四)自来水为什么会出现乳白色?
自来水在高压密闭的管道中输送时,管道中的空气会因为高压而溶入水中,当自来水从水龙头中流出时,水中的空气会因为恢复到常压而被释放出来,从而形成无数的微小气泡,使水的外观呈现乳白色,放置片刻后即会澄清,不影响饮水卫生。
(五)水壶中为什么会有水垢和水皮?
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水都有一定的硬度(钙、镁离子等);在加热时,形成不溶性(难溶性)盐类成分(如碳酸钙和碳酸镁等)从水中析出,粘附在水壶内表面形成水垢,或漂浮于水面形成水皮(白色漂浮物)。只要是符合国家标准的自来水,“水垢”对人体健康是不会产生不良影响的,可放心饮用。如果感觉白色水垢影响饮用观感,可以待水烧开后静置一会儿,让水垢沉淀后再饮用。
二、健康饮水习惯“早养成”
(一)合理安排饮水时间:建议清晨起床后饮用一杯水;饭前一小时饮用一杯水;全天均匀喝水,避免一次性饮水过多。
(二)不喝生水、陈水或反复煮沸的水:应选择白开水作为首选饮用水,因为它安全卫生,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群,不会增加能量摄入,也不会导致糖过量。
(三)控制饮水温度:饮水温度应控制在20到30度之间,避免过热或过冷的水对口腔、食管和胃粘膜造成伤害。
三、节水意识“早树立”
(一)饮用水:要按需取水,不可多取浪费;外出自带水杯,少用公共水杯,减少清洗用水;收集利用暖瓶剩水和净水机尾水等;不要丢弃没喝完的瓶装水。
(二)餐厨用水:要注重清洗次序,清洗餐具前先擦去油污,少占用餐具,减少洗涤用水;收集利用洗菜水和淘米水等;适量使用洗涤剂,减少清洗水量。不要用长流水解冻食材;用容器盛水清洗食材餐具,不要用长流水冲洗。
(三)洗漱用水:洗漱间隙要随手关闭水龙头,控制洗漱水量和时间;适量使用洗手液,减少冲洗水量。
(四)洗浴用水:洗浴间隙要关闭水龙头,控制洗浴水量和时间;洗澡宜用淋浴,收集利用浴前冷水;适量使用沐浴液,减少冲淋水量。
(五)保洁用水:要用容器盛水清洗抹布拖把,接水时避免水溢出,不要用长流水冲洗抹布拖把;适量使用洗涤剂,减少清洗水量;保洁优先使用回收水;合理安排洗车次数。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