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教育>健康提示>详细内容

冬春季节呼吸道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提示

来源:传染所 发布时间:2021-11-17 15:46:42 浏览次数: 【字体:

目前,本轮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全国21个省份,虽然我省本轮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发生输入性,并引发本土疫情的风险依然较大。随着冬季来临、气温降低,新冠肺炎疫情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风险增大。如何防范冬春季常见传染病,省疾控中心专家为您解答:

一、为什么冬春季呼吸道等传染病易高发?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有传播迅速、流行性强等特点。冬春季天气寒冷,人们开窗通风时间少,空气不流通,带病毒飞沫漂浮在空中,大家又多在室内活动,且居住相对密集,容易导致疾病传播;同时因气候寒冷或气温变化大,呼吸道血管收缩,人体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呼吸道传染病。

二、需要重点关注的呼吸道传染病有那些?

根据当前国内疫情形势和往年流行规律来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猩红热、手足口等传染病需要重点关注。

三、冬春季大众如何科学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1.科学佩戴口罩

佩戴口罩是呼吸道传染病个人防护的重要手段。建议在上班及外出途中,乘坐公交、出租车等公共交通时应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并随身携带口罩。有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时,必须佩戴口罩。口罩不能无限期、无限次使用,一次性口罩使用一般不应超过4小时;口罩被分泌物弄湿或弄脏时,防护性能降低,建议立即更换。

2.及时有效洗手

手是人们接触外界的主要部位,也是最容易沾染细菌、病毒的部位。接触传播是新冠肺炎的重要传播途径,因此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是应对疫情的有效手段。大家要掌握科学的洗手方法。在餐前,便前便后,擤鼻涕、打喷嚏后,外出回家、玩耍后,接触公共物品后,接触动物后,接触垃圾后等都要及时洗手。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平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如无条件可用肘窝遮住口鼻;用过的卫生纸不随地乱扔、不随地吐痰;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等物品,养成文明用餐等习惯。

4.做好环境卫生消毒

做好居家、办公场所环境卫生,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对电梯、楼道、卫生间等场所应经常清洁消毒。

5.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活动,不扎堆,少聚集,如必须前往商场、超市等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时,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离

6.生病时做好防护,并及时就医

注意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出疹、咳嗽等症状,及时就诊,尽早采取戴口罩、自我隔离等措施,以免传染他人。尤其是幼托儿童、学生患病后应居家隔离治疗,避免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和蔓延。

四、预防传染病,疫苗接种最有效,冬春季应接种哪些疫苗呢?

1、流感疫苗

预防疾病: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并非普通感冒)。轻症流感与普通感冒症状类似,但发热等全身症状更明显。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为保证在流感高发季节前获得免疫保护,及早完成免疫接种。

接种程序:6月龄至35月龄接种2剂,间隔≥1个月(不同产品的程序略有不同);3周岁以后每年接种1剂。

推荐人群:

(1)医务人员, 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

(2)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人群及员工;

(3)重点场所人群,如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监狱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

(4)其他高风险人群:如60岁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等。

2、水痘疫苗

预防疾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水痘。每年冬春季节,散居儿童、幼儿园和中小学学生均易发病。成人发病后症状往往更严重。

接种程序:第一剂于1周岁以后接种,第二剂于4周岁以后接种。

    推荐人群:儿童和痘患病史不详、免疫史不详的成年人(尤其医务人员、教师等)

3、EV71(手足口病)疫苗

预防疾病: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等。每年冬春季节,散居儿童、幼儿园和中小学学生均易发病。

接种程序:6月龄至6周岁的儿童接种2剂,间隔≥1个月。

推荐人群:6月龄以上越早接种越好,建议在1岁前完成。

4、麻腮风疫苗

预防疾病: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极高,极易在密闭场所(如学校、办公室、工厂等)造成聚集性疫情。

接种程序:儿童需在8月龄、18月龄和6周岁各接种1剂;

推荐人群: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史不满2剂或不详者儿童。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