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学校、托幼等集体机构春季传染病预防健康提示
去年冬天至今春我省降雪量偏少,空气寒冷干燥,立春后,气温已逐渐回升,但波动较大,各种上呼吸道疾病增加明显。初春也是传染性疾病尤其是学生常见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脑、水痘、手足口病等病是中小学生和幼儿园、托儿所儿童及集体单位极易传播的传染病,给人们尤其是儿童、民工的正常生活和健康带来较大影响。
3月学校、托幼机构集中返校开学后,由于集体学习和生活,密切接触极易造成学生、幼托儿童间的传播,尤其是一些非计划免疫针对性传染病会在短时间内暴发流行,因此托幼机构、学校是聚集性疫情重点防控场所,幼托儿童是重点关注人群之一。开学之际就要提前做好防范,以下建议有助预防:
1、开学后立即落实晨检、因病缺课登记及追踪制度。如发现学生有发烧、咳嗽、流涕、肌肉疼痛等感冒样症状,一定要及时督促其去医院就诊,不可让其带病上课。
2、搞好环境卫生,尽可能频繁开窗,保持教室和寝室等学习、工作、生活场所的卫生与通风,保持空气流通。督促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3、做好学生春季常见病的健康教育,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勤洗澡、勤通风,特别是在接触过鼻涕和口水等呼吸道分泌物后更应该洗手。
4、对于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脑等春季高发传染病,也都有相应疫苗,尚未接种过的学生和儿童宜及早接种预防。
5、提醒师生避免接触有流感症状(发烧、咳嗽、流涕)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减少被感染的机会。打喷嚏和咳嗽的时候,应该用纸巾捂住口鼻。
6、如发现有甲型H1N1流感病例或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脑、水痘等传染病病例,最好不要举办室内大型聚集性活动。
7、患病学生应主动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待完全康复后返校。
另外,随着天气的转暖,春节后建筑工地大量民工返城,各个建筑工地也即将开工,农民工大量聚集,肠道传染病发病将有所增加,另外也容易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应注意预防:
首先,要把好“病从口入”关,在准备食物前、进食前及如厕后,要洗手或使用消毒用品擦拭手部;不吃不卫生、腐败变质和不洁食品,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品;不到无证摊点购买食品;不去人员密集和环境卫生差的地方就餐;饮用开水、卫生合格的瓶装水或桶装水,不饮用生水。
其次,要针对农民工采用电视、广播、张贴宣传画等多种宣传方式开展健康教育,教育农民工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是要注意加强卫生保健,防止血源污染、唾液污染、水源污染;餐具要消毒使用,对感染者避免亲密接触;从事食品行业的人员要进行体检,凡是肠道传染病或肠道传染病菌携带者均不能从事食品行业服务。
最后,要防止食物被细菌污染,对肉类食物要严格消毒,一般可采用高温消毒。同时,教育群众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剩饭、剩菜,尤其是隔夜的、冰箱里的食物一定要彻底加热。用低温、防腐的方法来保存食物,要防止食物在贮藏过程中被污染。此外,少吃海产品,防止嗜盐性细菌的感染。一旦出现发热、恶心、呕吐、持续性腹泻、水样便等症状,尽早就诊。
总之,学校、工地等集体机构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相似病症的病例时,应按相关处置方案及时向有关部门、辖区疾控中心报告,其次要动员广大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广泛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