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硝烟的战争-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没有硝烟的战争-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 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呼吸困难
◎ 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但可有效对症处理
◎ 预防的措施是:自觉、自护、自警、自信
◎ 控制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报告、 早隔离、早治疗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英文简称SARS),一个曾经令人闻而生畏、无比恐慌的疾病,自从
在SARS 肆虐过的地区,中国北京的疫情是重中之重。当SARS病毒从发现第一例病人的广东悄悄北上,侵袭到北京的时候,北京人还在享受春天的阳光。2003年4 月,疫情突然恶化,每天有上百名病例出现,发病人数在直线激增,整个京城震动了。市民们没有心理准备,出现了一时的恐慌。在疫情最为严重的4月下旬,曾一度出现了千家闭户、万街空巷的景象。往日的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变成了车辆稀稀、行人寥寥。北京,这座现代化的古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验。中国政府、北京市政府、各级卫生部门紧急采取了强有力的干预措施。医疗、疾控部门、后勤保障部门一齐上阵,投入到了抗击SARS的斗争中。用不辞辛劳、不畏牺牲的行动恪守着职责,诠释着崇高,谱写了一部部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北京被确诊的2521名病例中,包括医务人员407名。在死亡的192例中,也有一些是抗击 SARS第一线的医务人员,他们为了救死扶伤,光荣牺牲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如何传染的
“非典型肺炎”的名称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与“典型肺炎”相区别。泛指细菌以外的病原体所致的肺炎。由于此次非典型肺炎不同以往,其传染性强,病情发展快,危害大,国家卫生部正式将其命名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世界卫生组织于
1.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病人的呼吸和咳嗽将传染性非典病毒排出体外,污染空气和环境,成为非典的重要传染源。
2.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方式。悬浮在空气中的传染性非典病毒可在通风不畅的空气中存活数小时,一旦吸入了污染的空气就有可能被感染而发病。同时,密切接触也是一种公认的途径。只是密切接触者本身(未发病)能否作为传染源,尚有待于进一步调查。
3.由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病,人群普遍缺乏抗体而易感。青壮年感染率最高但死亡率最低,可能由于社会上活动较多,接触病人的机会多,但自身免疫调节能力强有关。儿童感染率最低,可能与流行期间儿童没有在学校聚集有关。老年人死亡率高可能与较差的免疫调节能力有关。患者的潜伏期一般在 4~5天,超级传播现象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过程中表现得比较突出,医护人员以及其他直接接触病人的人员属于高危人群,例如医生在进行口腔检查、气管插管时非常容易感染,这也是医护人员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2004年4月末的一天,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发现了一名疑似SARS病人,这个病人是一名医护人员,几星期前曾经照顾过可能的SARS 病人。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在这个病人的确诊工作上。很快,北京市SARS网络实验室检验报告出来了,病人血清中SARS病毒抗体呈强阳性,病人的家属和接触过的人开始发病了。不同于2003年的是,北京有了SARS网络实验室,具备了检验SARS病毒的技术,有关单位按照SARS防控预案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防控工作,所有病人很快被确诊。经过精心治疗,病人全部病愈出院。救治这些病人的医护人员无一感染。
每种传染病都有一种或数种途径(或方式)传播。常见的有:①呼吸道传播。含有病原体的飞沫通过空气的流动,经呼吸道感染。如流感、百日咳、结核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②消化道传播。食用被病原体感染的水或食物而患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甲肝等。③虫媒传播。通过被蚊、虫叮咬吸血而传播某些传染病。如疟疾、乙脑、登革热、恙虫病等。④接触传播。接触病原体污染物而感染的某些传染病。皮肤接触、性交、输血、静脉吸毒等都可导致病原体的传播。如红眼病、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也可把血液、体液传播单独列为一种方式。
>>症状与危害
1.发热。几乎所有患者的主要表现都是起病急促,并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一般在
2.咳嗽。患者多为干咳,少痰或有血丝痰。
3.呼吸困难。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会出现胸闷、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重症患者可出现呼吸衰竭而导致死亡。
>>出现症状怎么办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方案是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最成功的经验之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已被国家卫生部纳入传染病管理,一旦发现自己或他人出现了症状,怀疑感染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当立即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必要时要进行隔离观查和检查。如被确诊或列为疑似病人都要在指定医院进行隔离治疗。早期治疗对于控制病情的发展、减少对生命的威胁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何自我防护
通过对流行病学资料的分析可以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能力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强。在意识到这种疾病的威胁后,对于社会上的人群来说,以下措施可以有效预防。
1.注意维护环境卫生。在公共场所不随地吐痰、便溺,咳嗽、打喷嚏要捂住口鼻,不随手乱丢废弃物,文明如厕等。
2.注意家庭卫生和个人卫生。家庭居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定期进行空气、地面和常用物品的消毒等。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澡,多人进食提倡分餐等。
3.远离传染源。尽可能少去医院,避免在人员聚集的地方长时间停留,减少被感染的机会。事实上,SARS的传播能力低于流感、麻疹等传染病。人群的绝大多数免于感染就能有效地控制SARS的流行。
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梁万年曾经说过,市民应当有自觉、自护、自警、自信的“四自”意识。“自觉”就是市民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自护”就是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自警”就是时时自我警惕,如果有发热症状,应当到医院接受诊治;“自信”就是相信党和政府能够带领群众控制疫情,战胜疾病。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